
重陽節到來之際,火箭軍某旅官兵來到駐地老兵王喜太家中,給老人帶去節日問候的同時,現場聆聽戰斗故事,感悟革命精神。請關注今日出版的《解放軍報》的報道——

聆聽戰斗故事 感悟革命精神
火箭軍某旅官兵重陽節前看望駐地九旬老兵
重陽節到來之際,火箭軍某旅官兵來到駐地老兵王喜太家中,給老人帶去節日問候的同時,現場聆聽戰斗故事,感悟革命精神。
王喜太老人22歲參軍,先后參加遼沈戰役、抗美援朝中大大小小的戰斗上百次,家里的墻上掛滿了立功受獎的照片和獎狀。雖已有93歲高齡,但王喜太老人十分硬朗,渾身透著軍人的精氣神。圍坐在老人身旁,看著老人胸前掛滿的軍功章,大家爭先詢問每枚軍功章背后的故事。
“打遼中戰役時,我是副班長,一聽到沖鋒號,根本不知道啥叫怕,站起身就沖出了戰壕。這枚獎章就是因我作戰勇敢獲得的……”說起過去的戰斗經歷,有些耳背的王喜太老人聲調提高了不少,談到興起處,還站起來不時用手比劃著。
隨后,王喜太老人帶著官兵一起來到附近的烈士陵園,看望長眠在這里的老戰友程紹武。“老程比我早一年當兵,一同參加抗美援朝。1951年11月8日,老程為了保護一列滿載武器彈藥的列車壯烈犧牲,犧牲時只有28歲。”老人一邊講述,一邊用紙巾擦眼淚。他們一行人將一束山菊莊重地擺在烈士墓碑前。山菊朵朵,寄托著老戰友的哀思,也承載著后來人對英烈的無限景仰。
“一位戰斗英雄就是一部生動教材,一個戰斗故事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育。老前輩身上蘊含的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無比珍貴,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自覺傳承下去。”臨別之際,該旅綜合保障營上等兵姚應澤的發言道出了大家的心聲。王喜太老人說:“有國才有家,你們一定要扛好槍,守衛好我們的國家”。